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当官。
施展抱负,治理地方。
如今,太子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科举都不用怎么去争夺了,考个最为简单的功名,然后赶到高丽,新罗,直接就能走马上任。
还能有比现在更轻松踏入仕途的方式吗。
高丽跟新罗,加起来大大小小也是有两三百城池。各级官员,全部算下来,少说也是上万人。
国子监的学子,感觉都要被太子掏空了。
可谁又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大唐通往高丽,新罗的路上,可谓是最为热闹,只要上路,不多时就能碰到大量同行的读书人。
这些人满怀期待,结伴而行。
寒窗苦读,谁不是为了今朝。
真正的终南捷径啊。
——
长安城。
李世民现在也有些哭笑不得。
太子这么召集学子,大唐学子闻风而动。
别说是离得近的北方了,南方士族这边的学子们,也是纷纷乘船而上,都跑去投奔太子了。
“太子这一招,还真是厉害。”
“臣听说便是五姓七望的族内子弟们,都是大量前往辽东。”
长孙无忌很是感慨。
原本魏王党势力壮大,在大唐影响力飙升,太子那边,显然比之魏王难以争夺。
毕竟人在辽东,等于是把大唐境内拱手相让。
可谁知道,这么一搞,五姓七望的学子们也忍不住了。
毕竟大家都是读的圣贤书,为君分忧乃是本分。
哪怕是德高望重的族内长辈,也没有说可以拦着族中子弟晋升的道理。
这样一来,反倒是对五姓七望形成了打击。
大量的族内子弟外出,以至于对当地的影响力削弱。
却偏偏是大势所趋。
“确实有几分釜底抽薪的意思。”
李世民赞同的点点头。
这对于五姓七望的打击很大,往前当官,都是要搞投行卷的,把控了选官权,阻碍了寒门学子的晋升道路。
太子却另辟蹊径,把科举都给绕过去了。
但如今这局势,便是再有德学之人,也挑不出个理来。
这可是教化之功德。
大唐这边也没有办法给高丽,新罗提供这么多的官员过去,太子降低选官的门槛,亦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谁叫世家门阀垄断知识,提高书本售价,让天下读书人这么少了。
“只是太子这任命下的官员,是否稍微多了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