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件好事。因为,下一任君主,赏无可赏之时,就该杀弟了!
为了保全胤禑和老十六的身家性命,康熙也不可能乱来。
当然了,老四和老十四,这兄弟两个,算是例外。
康熙晚年,老四长期管理户部,老十四成了掌握兵权的大将军王。
按照胤禑的理解,康熙显然知道老四的军事能力不中,希望老十四这个亲弟弟辅助他。
但是,康熙万万没有料到,老四登基之后,一兄四弟皆不服他,被迫下了辣手。
就在胤禑回京的第二天,左都御史赵申乔上了折子,请求康熙册立新太子。
康熙把胤禑叫了去,等他看完了赵申乔的折子,便淡淡的问道:“你怎么看?”
胤禑心里有数,不管立谁为新太子,因中风导致右手不得力的康熙,必然担惊受怕,无法安枕。
“回汗阿玛,臣儿以为,不立储方为正道理!”胤禑讲了一大堆不立储君的好处。
康熙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龙心大悦。
“知朕者,莫过于小十五也!”康熙心里高兴,嘴上就没了把门的。
胤禑却心头猛的一凛,赶紧解释说:“汗阿玛,此间没有外人,臣儿只是说了点心里话罢了,并无妄揣天威之心。”
开什么玩笑?
凡是掌握实权的重臣,谁不私下里揣摩康熙的心事,那才是大傻蛋呢!
但是,揣摩上意,只能悄悄的做,却不可能说出口。
儒家的虚伪,就在于此。
历朝历代的皇帝,治国的底色,均为法家的霸道之术。
此所谓外圣内王也!
康熙心里真高兴,便摆着手说:“阿玛夸爱子尔,你勿须多虑!”
胤禑暗松了口气,只要及时的拆了定时炸弹,任由康熙随便夸。
年近甲的康熙,话很多,七扯八拉的就说到了千叟宴的事儿。
“朕请了全国的老叟来京赴宴,确属前所未闻的盛事。美中不足的是,菜肴皆冷,就怕那些老人,吃不消啊。”康熙这么一说,胤禑也就明白了。
康熙自己天天吃冷菜冷肴,也就罢了。他是担心,在天下老叟们的面前,丢了天家的面子。
实际上,康熙吃的御膳,肉烂菜烂,只有少部分是温菜,大多是冷的,一点都不好吃。
胤禑装模作样的想了想,便建议说:“汗阿玛,不如全上火锅,无论荤素,一律搁锅里涮着吃,热气腾腾,暖暖和和,还可以喝几口热汤。”
康熙毕竟博学,他听了胤禑的详细介绍后,脱口道:“魏文帝曹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