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近三百年的基业。
老十六好奇的问胤禑:“大哥,你打算怎么处置曹家?”
胤禑微微一笑,说:“以拖待变!”
“以拖待变?”老十六略微一想,便明白了胤禑的意思,便笑嘻嘻的说,“好一个以拖待变,妙哉!”
只要康熙还活着,就冲他和曹寅之间,亦君臣,亦朋友的亲密关系,曹家的欠款即使再多一倍,也都不算个事儿!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大清是康熙的大清,连康熙都不想深究,胤禑又何必多管闲事呢?
安排妥了曹寅的出殡之事后,胤禑随便找了个借口,就离开了江宁,去江南各地巡视军务。
老十六则独当一面,替胤禑处置江宁的各种事务。
等把江南转得差不多了,胤禑回到江宁之时,门户已经清理干净了。
凡是忘恩负义之辈,都被胤禑找各种借口,杀了个一干二净。
要么不动手,只要动手,就把事情做绝,免留后患,一直是胤禑的经验之谈。
组织内部不团结,才是真正的大忌!
等胤禑回到江宁之后,惊讶的发现,老十六已经从江南大儒那里,光抄家,就捞了二百多万两银子。
老十六美滋滋的说:“大哥,你得五成,四哥得三成,我和十八弟各得一成,皆大欢喜!”
胤禑暗暗点头,老十六终于长大了!
七七这天,曹寅正式出殡。
胤禑和老十六在路边设祭之后,随即离开了江宁,乘船返回京城。
因为,康熙的六十大寿,将要举办千叟宴,胤禑和老十六都绝无可能缺席。
回京之后,胤禑和老十六一起去畅春园陛见。
听胤禑详细禀报了整顿江南废驰的军务,并在各地杀人立了威,康熙不仅没起疑心,反而对胤禑大加赞赏。
随着承平日久,江南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安逸享乐惯了,已经不堪一战。
说实话,江南的军务,早就应该工夫整顿了!
胤禑杀的都不入流的下级军官,康熙真心不在意。
对于胤禑的小军官补缺折,康熙连看都没看,径直照准了!
老十六首次办差有功,康熙只是赏了五千亩皇庄而已,并未赐爵。
去胤禑家里的路上,老十六感慨说:八哥才十几岁,就封了贝勒,这人和人就是不一样啊!”
胤禑却心里有数,康熙只要重用他,就不可能再提拔老十六。
岂有不是接班人的亲兄弟二人,同掌朝政实权之理?
胤禑的权势过大,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