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拿开不计数,就会发现……特么的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和田地失踪!是失踪!”
那特么是大地主!蒋庆之火力全开,“敢问吕尚书,这免除赋税可有律法为凭?”
先扬后抑吗?吕嵩哂然一笑,。“长威伯有何见教?”可一旦轮到自家了,却对所谓的耕读避之而不及。
蒋庆之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着,道爷听出了愤慨,他知晓那瓜娃子此刻进入了某种状态。
而到了大明末年,谋反成功的却是那位驿卒。
卧槽尼玛!
“读书人怎能去做工匠?”这时有人出班。
——你蒋庆之说的有道理,但科举关系到大局。科举不只是发掘人才,填补官员缺口的一件盛事,更是引导人心向善的重要战略举措。
连严世蕃都觉得蒋庆之这番言论过火了。
这才是真正的围魏救赵。
“譬如说去岁官场出缺一百人,天下读书人何止万人。让这些人争夺这一百人缺额,多少人会觉着前途渺茫?”
“这是谁在冗官!”
这是……这是逆袭啊!朱希忠哆嗦了一下。
吕嵩不能答。
这一眼,顿时引发了那些儒家臣子的兴奋和冲动。
蒋庆之看着吕嵩。
吕嵩人称守财奴,他执掌户部用的最多的手段,理财的最大特点便是节流,也就是抠抠搜搜。
有个鸟!不过是读书人之间的互助互利罢了。
这话说的没错,譬如说前隋末年,谋反的是多是权贵,比如说李渊。
这是宋真宗的劝学诗,被天下读书人奉为圭臬。“人都要吃五谷杂粮!”有人反驳,“读书不为名利,难道吸风饮露?”
那官员不是蠢,而是惯性……往日习惯了戴着君子面具,一旦提及商人必然是商人可鄙,商人重利……
“诱导天下人读书,读书人越多,这个大明就越稳固。”吕嵩淡淡的道:“不说旁的,天下大乱时,谋反的可是读书人?”
蒋庆之呵呵一笑,轻蔑的看着愤怒的群臣,“每年因此造成的赋税损失有多少?户部可有记录?”
而是一次进攻!面对吕嵩等人的攻势,蒋庆之并未选择还击,而是以攻对攻。
吕嵩看了蒋庆之一眼,看到了一股锐气猛地迸发。
群臣默然。
那官员满面潮红,“本官……”
翁婿同朝为官不少见,比如说前宋时的富弼和冯京。今日老李就准备为女婿赤膊上阵。
而蒋庆之就冲着他的抠抠搜搜开火了。
“那些无法出仕的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