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望远,郑浑也随在身旁。
城墙之上,戍卫在此的士卒五步一岗,全身甲胄戒备着。两侧垛墙上插着的旗帜随风扬起,猎猎作响。
曹睿向西面眺望了一会,略带感慨的说道:“最近时日,朕倒是感觉许昌比洛阳的位置还要重要些。”
满宠站在侧边,从容应道:
“临许昌,可以东控扬州,西控荆州。不过如此情境,多半还是河北安靖、关西无忧的结果。若来日平灭吴蜀,臣以为天子还是应当常居洛阳的。”
“洛阳天下腹心,的确如此。”曹睿笑着转头看向郑浑:“昔日武帝将你命为京兆尹,许昌没有邺城广阔,如今朕将你从邺城调到此处,就劳你将颍川治理的如同魏郡一般。”
郑浑却拱手应道:“陛下将颍川一郡之任托于臣,臣自当殚精竭虑以报陛下。不过臣昨日到许昌之后,也听闻了一些事情,臣也因此欲要劝谏一二。”
曹睿吸了口气,半是惊讶、半是玩笑般的看向郑浑:
“怎么,郑卿初来许昌,就要给朕上课吗?许久未有人劝谏过朕了,朕听听郑卿有什么说法。”
随行的满宠、裴潜、卢毓、毌丘俭、卑衍等人,也都看向了腰板挺得笔直的郑浑。
郑浑拱手应道:“臣昨日来到许昌,听闻陛下亲下旨意整顿公文之事。一方面有感于陛下圣意,觉我皇之洞察细微。另一方面,又深感陛下过于辛苦,此等小事,还劳陛下亲自过问,实乃臣子之过也。”
曹睿轻笑一声:“臣子之过?郑卿以为是谁之过?”
郑浑正色道:“公文一事本乃小事,陛下执掌乾坤,此事如何能让陛下烦忧?臣弹劾尚书台有失职失察之嫌,难辞其咎!”
“尚书台?是司空和民部尚书了?”曹睿问道。
“正是。”郑浑斩钉截铁的说道。
都太和四年了,曹睿倒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弹劾司马懿和尚书台,此前的中枢也过于一团和气了,曹睿看着郑浑的样子,也渐渐觉得新鲜。
按照郑浑此人履历,数十年间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地方任职,与中枢上的臣子并无瓜葛。如今初蒙调任,便直接表明立场,着实有趣。
就是不知此人是要投机,还是真的是一名直臣。
曹睿笑道:“朕知晓了。不过作为天子,哪有不理政事的道理?”
“郑卿也久任太守,应当明白这种感觉,管了一件事,就想管更多的事。如同嫉恶如仇般,见到官员们哪处没有做好,朕这个皇帝也不能免俗,当然是要指点一二的。”
“不过,郑卿所言也不无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