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的是自己酿的酒果子酒,有点甜涩。
老陈是中戏的,和老黄一样,都留校任教。
不过他很忙,话剧、电视剧、电影,活太多了,也没有那种旺盛的说教欲望。
不像黄垒深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北影老师。
蒋琴琴是北影的,是李明洋的师姐。
要说红,蒋琴琴红的时候,陈建兵还在跑龙套呢……
两口子这电视剧都拍麻了,尤其是蒋琴琴……他们两个现在的心思都在电影上。
刚喝没几杯,陈建兵就掏出自己准备好的剧本,给李明洋过目,让他提提意见。
陈建兵写过好几个剧本了,李明洋看过不止一次了。
老文青啊!
老陈还是有几把刷子的,拍文艺片还可以。
一个勺子名声大噪。
虽然不好看,但很文艺,很符合老文青们的胃口,拿了不少奖。
只是……现在的他心有点野啊,又想文艺,又想要票房。
“陈老师,文艺和票房是两回事,两者很难兼顾。”李明洋看完剧本,摇头道:“你这里面塞了太多喜剧包袱了,断断续续,剧情的张力被切的稀碎。”
“是吗?”陈建兵严肃的挠挠头,“我感觉这个节奏挺好……苦中作乐。”
“文艺片,主要是观众的情绪调动,要靠共情,人的悲欢喜乐有很多共同性……你首先要选择观影群体,然后再去创作,你这个既要讨好这个,又要讨好那个,不伦不类。”
陈建兵迟疑了一会,点点头,陷入了沉思。
文艺片的好坏,剧本就能看出来了。
因为它的基调是感情,文字的感染力不输影视。
但商业片本质就是一种套路了。
爆米电影之所以叫爆米电影,就是因为框架是一样的。
好莱坞有一套成熟的套路模版。
几分钟铺垫,交代故事背景,角色跟角色之间的关系。
几分钟出笑点,让观众乐一乐。
几分钟出矛盾,让观众期待一下。
几分钟出转折,让观众耳目一新。
几分钟出特效,让观众感受视觉盛宴。
几分钟出现新人物,新矛盾,新笑点……
故事层层递进,从一开始精确到分钟,随着大数据的运用,数据模型充足,精确到秒。
基本上好莱坞所有的大片,都是按照同一套模版制作的。
为了达到效果,还会把逻辑给丢掉。
陈建兵就是属于自己是个老文青,懂文艺,但商业套路是一点都不会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