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来这玩意确实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于是纷纷摇头。
“那不就成了,这玩意迟早会出现的,只不过是早是晚,是出现在中原还是草原的区别。”
往篝火里加了根柴薪,李守节一边用木棍撩拨着柴火,一边接着说道:“辽人自唐末起,频频南下掳掠汉民生口,其中被带回草原的匠人不知凡几,就是我们一时间不用吗,藏起来。”
“你们谁又能保证契丹人不会提前制造出来,而且他们的马匹数量只会更多,将来的优势比我们更大。藏起来不用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使用马蹄铁的时候注意保密,也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我已经上书禀明官家,尽快推行制作此良器,只要我们暂时不大规模在北边使用,这东西就是传也得传个半年一年的。”
“那时候没准我们已经打下了晋阳,就算是没有打下晋阳,我们东京禁军的战马早就完成了马蹄铁的配备,比辽人领先了一步。”
李守节环视一周,勉励众人道:“所以我们得尽快恢复河东代北一线,以期求在日后的对决中占据优势,愿诸君与我共勉。”
“是。”众人拱手回答道。
对于这百余人,李守节的期望很高,希望他们日后可以将兵,而不是一直做一个大头兵。
因此一路上,他很乐意和众人交流看法,发掘他们的能力。
两日后,巳时前后,李守节带人再次抵达了晋州。
他将兵马安置在了城外,只带着荆嗣前往节度使府求见杨廷璋。
坐在节度使府的会客厅,李守节觉得恍若隔世。
上一次他来的时候,还是半白身的衙内指挥使,此时他已经是三州巡检使,能够和晋州、隰州、潞州的三个守臣平等对话。
没让李守节久等,不到一刻钟,杨廷璋便从后衙脱身出来,人为到声先至。
“贤侄四月一别,别来无恙。”
“杨伯父好。”李守节起身向杨廷璋施礼道,坐在他下首的荆嗣也起身拱手,冲着杨廷璋见好。
“嗯,你们坐,不要客气。”
杨廷璋坐到了上首,笑着冲二人回道,他看着荆嗣很是面生,于是问道:“这位是?”
李守节冲着杨廷璋介绍道:“这是信都人荆嗣,是我的亲卫。”
荆嗣在李守节介绍之余,再次冲着杨廷璋问好道:“杨节帅好!”
“好一个壮士,荆姓很少见,又是信都人,不知道当今泰州刺史是?”
“正是某的从祖父。”
“好,不愧是将门虎子,你从祖父当年在晋阳打得汉军丧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