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荷塘书屋 > 我的假想敌是赵匡胤 > 第二十六章 东京城

第二十六章 东京城

,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后世的拆迁。

尤其是当时的外城布满了里城居民亲属的坟茔,对于这个时代的土著民来说,迁坟一事不亚于辱人父母。

但是雄才大略的郭荣将骂名尽揽己身,史书记载“近广京城,于存殁扰动诚多。怨谤之语,朕自当之,他日终为人利。”

对比那些让臣子背黑锅的皇帝,不知道这个世宗皇帝在帝王心胸上胜过了多少分。

最让闾丘仲卿这些文士景仰的地方,其实是后周两代君王的提倡节俭,重视民生的执政纲领。

后周太祖皇帝不起大陵,只用砖石修成小墓,尽用瓦棺纸衣,连标配的守陵宫人、镇守石人石兽也一一省去。

如此对待身后事,不排除郭威怕墓葬被人发掘,但作为开国君王能够如此对待身后事,实属难得。

而郭荣即位后,他继续推行郭威的政令,本来他早年贩茶行商,就对社会积弊有所见识。

即位后郭荣重视黎民疾苦,对待州县亲民官,严厉督促,三令五申,对于渎职害民的一概罢免,从严处理。

在修缮永福殿的时候,他发现役夫用瓦片盛饭,削木片当饭勺,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弃市主事内供奉官孙延希,罢免董延勋等三人之职。

像这样的事情不一而足,也因此郭荣爱民和重刑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对于主张谦和的士子来说,郭荣执法刚烈,不通人情,有违人和;但是对于闾丘仲卿这样的从军文士来说,郭荣堪称圣主,恩施于民,法不避士,他治国有方。

李守节一行人从罗城(外城)西门迎秋门入东京城,因此门向西直通郑州且与内城上的郑门相对,故又俗称“新郑门”。

这个时候的城池普遍还是夯土建造,真正的砖石城墙还要等到明朝的时候,才能大规模地实现。

进入东京城后,一番热闹地景象扑面而来。此时市坊制度已经名存实亡,沿街开市的店面星罗棋布。

新郑门大街阔三十五步,两边的住户在房屋三步内种树掘井,修盖凉棚,依法修筑“违章建筑”,蔚然成风。

毕竟这是大周官家从江淮返回后,见识到扬州等地的风物人情,愈发觉得东京城不够气派,号召上下修建高楼邸店,以招揽接待往来行商。

普通百姓允许沿街侵街占道经营买卖,破除了市坊制的枷锁。

对于李守节一行人来说,接下来第一个问题就是走哪个程序上奏。

相比他们慢吞吞地从晋州南下,杨廷璋在隰州之战的第二天,就派出快马向东京朝堂露布报捷。

此时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