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麒麟面露无尽感慨,喝了杯温热茶水,似乎是定了定神,又接着道:
“5月份那个会议,我是没有资格去参加的,也还没有资格去打探。
但毕竟去开会的人里,还是有我的老领导、老导师、老朋友。
另外我毕竟是研究电机、电动能源的,国内搞这块的人我也基本都认识。
所以大方向上,我认为我的判断不会有错!”
……
刘博士娓娓道来时,许晨转头看了眼许知泉,老许则朝儿子投来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许晨默然无语,看来自己猜中了……
老许“三顾茅庐”,一定要把刘麒麟请来,分明不只是为了‘电动自行车’,也是为了将来的盘算了。
许晨现在想来,好些事情也便更能说通了。
虽然杨从新的技术背景没有特别强,但对于晨风科技做‘电动自行车’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来讲,是完全足够了的。
甚至可以说,一位华科院的博士后对纯做电动自行车的“晨风科技”来说,确实显得有些“超标”了。
但如果是为了将来的“电动汽车”布局,只能说老许真是“高瞻远瞩”、“走一步看百步”了。
难怪老许会折腾了这么多功夫,想尽办法要把刘博士给挖来公司了。
好吧。
亲爹,才真是深藏不露。
……
刘麒麟接着道:
“国家战略和政策落地,是不会那么快的,现在还只是方向。
同时第一波推动跟进的,也肯定还是央国企的汽车主机厂。
比如一汽、京汽、长安等等。
至于政策和资源上能否向民企倾斜,这个还孰未可知……
虽然‘晨风科技’现在还只是做电动自行车,但其实将来真要转型的话,在技术上是没有太大壁垒的。”
他稍稍顿了顿,端起茶水喝了一口:
“只要,有我在。”
“……”
许晨心中吸了口凉气。
完了,被博士装到了!
……
刘麒麟:“其实上世纪时,欧洲便有电动汽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了。
但囿于石油资本的背后操作,以及当时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的限制,没有真正落地发展起来。
但当前的技术条件,正在逐步趋于成熟……
这两年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促成因素,可能是外人根本没意识到的。
并且美利坚那边,已经有公司在尝试了。”
郭亮忍不住开口:“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