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远更偏僻的地方,与健康的人隔离开来。
袁树对此非常重视,他制定的策略就是极力避免大规模人群聚集造成的大规模传染病爆发,要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定规模的传染病,那简直就是灾难。
至于违法乱纪的事情……
还真有。
毕竟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是圣人,不能指望每个人都能舍己为人。
有些被救下来的灾民或者是觉得粮食不够吃,或者是觉得孤儿寡母好欺负,就会有一些人组团抢夺分发下来的口粮。
针对这种情况,袁树也会有针对性的措施,保卫部也不是吃干饭的。
类似的事情其实在三次茂陵保卫战的时候也出现过,所以袁树不会忽视治安管理的问题。
在此次行动之初,他就定下了巡逻安保的计划,安排保卫部的一批成员专门留守后方,带着参加过军事训练的凉州良家子组成了十支巡逻队。
巡逻队昼夜轮换巡逻,发现有这样的问题就直接上前抓人,抓到了人先带着他一起做一套大记忆增长广播体操,给他们好好长长记性。
体操做完还不够,还要游街示众,广而告之,震慑所有潜在的有此类行动倾向的人群,然后再将这些人打包送到雒阳县县衙之中,交给雒阳县令处理。
大灾当前,不晓得同舟共济,反而还要互相坑害,欺负弱势群体。
这种人,讨打!
因为这种恩威并济的救援、管理方式,使得袁树在灾民群体中的形象很快就立起来了。一个宅心仁厚但是奖惩严明的形象很快就在人们的心中出现了。
这种形象树立起来之后,秩序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所以从水灾开始到结束,整个灾民营地的管理始终是比较有秩序的,没有闹出什么无法收拾的事情。
而在袁树奋战于救援灾民的一线战场上的时候,雒阳城里的人们对于这件事情的发生和进行,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打算。
首先是雒阳朝廷,在一系列的争执、扯皮之后,从五月二十六日到五月二十九日,他们始终没有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不愿意出钱,不愿意出力,不愿意承担责任,互相推诿。
甚至还有不少官员为了自己家里被淹、出现了一些财产上的损失的事情要求朝廷给予补偿,根本不管外头发生了什么,首先要确保自己的财产不能有损失。
最后连雒阳城门该不该开、该不该设粥棚之类的事情都无法做出决定。
有些人觉得应该打开城门放灾民入内,有些人则认为不能放城外那些刁民入内,以免刁民闹事,破坏雒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