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偶然从一个酒懵子同僚那里听说这个事情好象是大宦官曹节和段珪推动的。
贾诩当时还没反应过来,还是另一个酒懵子同僚脱口而出一句话提醒了他。
“我之前听说曹常侍和袁常侍似有不和,两人好几次冲突,为何此番曹常侍又如此照顾袁氏了?难不成袁氏了大价钱?”
尚书台原本是士人势力的自留地,但是在两次党锢之祸以后,大量士人党羽被打为党人问罪贬官,能留下来的、新近填补进来的,都是有关系有背景的。
一部分人和袁氏、杨氏这些大背景学阀家族有关系。
另一部分人就是纯粹的“阿附宦官”,得到了尚书台的通行证,专门为宦官势力行个方便。
所以此时此刻,尚书台倒真的成为了宫廷消息集散地,很容易就能得到一些外头不知道的新鲜消息,贾诩身居其中,得知大量宫廷秘辛,经常把消息传递给袁树,得到袁树的大力褒奖。
而这一次,也不例外。
他当时就留了个心眼,听这些和宦官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同僚们谈论曹节和袁赦之间产生冲突的小道消息,紧接着,又想起之前他曾听说段珪和侯览是同乡的事情。
他心中顿时警铃大作,想通知袁逢,发现已经来不及,便只能立刻传递消息给袁树,让袁树小心一些,这个事情可能有些猫腻,但具体猫腻在什么地方,贾诩还无法判断。
放下贾诩的信件,袁树陷入了沉思。
从老爹这边得到的消息应该不会有假,老爹也是宫斗老手,政治经验丰富,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他能如此兴奋,说明确有其事,天子确实要选择侍读,也确实对自己有点兴趣,而且桓帝死之前想要召见自己的事情也是真的。
自己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进入了最高层的视野,有了一定能够的份量。
但是这个事情偏偏又是曹节和段珪在其中推动。
袁逢和袁隗利用袁氏家族的能量大肆为自己扬名的事情袁树也知道,这本就是正常操作,其他大家族那些没什么实际才能的子弟都在扬名,自己这个有真才实学的为何不能扬名?
但是问题在于,曹节和段珪这两个明显不应该对袁氏友好的人却提出了这个看起来对袁氏大有好处的事情,这未免太反常了。
曹节和袁赦闹过一些矛盾,两人有些不愉快,多次争执过。
段珪是侯览的同乡,两人曾狼狈为奸,虽然不知道之前的政治风波中段珪是如何全身而退的,但是凭这一层关系,袁树就完全不认为段珪会对袁氏有什么好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