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重要手段。
有的人的地方就有圈子,而圈子也是重要的资源。
而要成为阁老重臣,就更需要有可靠的圈子。
就说张居正,他需要有人帮着他参谋国策,需要有人帮着他执行,遇到事情还需要眼线和耳目。
为了扳倒辽王,张居正还要将自己的门生申时行塞进去,如果没有各层各级的人帮着,阁部的命令连京师都出不了。
“送了拜帖的同年名单,抄送一份送到沈一贯府上,请肩吾兄帮着参详一下。”
徐渭点点头,苏泽对同年不熟悉,沈一贯经常参加新科进士的聚会,由他筛选一下,确定可以拉入圈子的人选。
“侯缺官员的拜帖,还请文长先生帮我写信回复,就说我苏泽人微言轻,无法帮他们谋官,请他们去吏部吧。”
对于这些找门路的官员,苏泽也是客客气气,人家找人帮忙,你可以不帮忙,但是失了礼数反而就结仇了。
交代完这两件事,苏泽拆开了来信。
第一份是国子监司业沈鲤的来信。
沈鲤自然是来信感谢苏泽的。
苏泽让那些穷苦出身的贡监生做了《乐府新报》的采风使,用《乐府新报》作为酬劳,一开始的时候这些贡监还不乐意。
但是很快《乐府新报》就在京师供不应求,他们分到的份额拿到手就能转卖一笔钱,这笔钱已经足够他们在京师销的了。
《乐府新报》在国子监中也非常的抢手,主要还是这些科举魁星的文章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科举范文,别说是国子监了,京师那些准备科举的人家,都会高价求购新一期的《乐府新报》。
苏泽突然想起来,沈鲤也是嘉靖四十四年的庶吉士,也是从翰林院转到国子监担任司业的,本身也是儒学大家。
苏泽正为下一期的八股版面发愁,沈鲤竟然自投罗网!
苏泽简单写了一封回信,接着又向沈鲤约稿,请他也在《乐府新报》上写一篇八股文。
狠狠的盘剥了一下身边的剩余劳动力,徐渭又递来一封信。
徐渭有些吞吞吐吐的说道:“这是新任大同总兵戚继光的信,他也不知道怎么打听到了我在东翁府上做幕,就找人给我来信,请我转给东翁。”
戚继光!
苏泽连忙拆开信,果然是戚继光的亲笔信!
徐渭在胡宗宪麾下做幕僚的时候,和戚继光交情不错。
看完了这份信,苏泽也有些百感交集。
戚继光的姿态非常低,他知道了是苏泽向朝堂推荐启用他的,所以向苏泽写来了一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