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天灭代王!
赵贞吉看着苏泽,又想起了自己的二弟赵蒙吉。
赵蒙吉当年也考中了贡士,但是因为自己在上一科得授庶吉士,弟弟赵蒙吉害怕别人说闲话,主动放弃了殿试,归乡侍奉父母去了。
赵蒙吉从此不仕,赵贞吉也十分愧疚,因为自己耽误了弟弟的仕途。
弟弟七年前去世,子孙虽然也都读书,却因为赵蒙吉的家训,只要赵贞吉在朝为官,就不允许子弟考学出仕,所以都没有功名。
就连赵贞吉要请朝廷封荫弟弟的一个儿子,弟弟至死都不肯答应。
弟弟的长子有个女儿,倒是和苏泽的年龄合适。
赵贞吉看向高拱,这一次大同之事,高拱也欠了自己一个人情,正好请高拱去试探说媒。
我内江赵家可是世代簪缨,以诗书传家的大户人家,弟弟也是能考上贡士的,他孙女也是家教森严。
苏泽的眼神飞快扫过四位辅臣,又偷偷看向隆庆皇帝。
这还是他第一次奉旨入宫面圣。
之前虽然也见过皇帝,但那都是大朝会上远远的看,这么近距离还是第一次。
隆庆的气色果然不太好。
“那就王用汲,着王用汲任佥都御史,巡案大同。”
皇帝一句话,王用汲从正五品变成了正四品,在场的内阁辅臣却都觉得理所当然。
如果没有连胜三级,他们这些阁部大臣,按照年资慢慢升迁,到死也升不到五品。
当官也要看命,遇到机会了,不用你努力就自动升上去了。
王用汲这趟差使如果干得好,日后升迁的机会就更多了。
说不定很快就能追上海瑞的职位了。
决定了最难的巡案人选,隆庆皇帝轻松了很多,他看向苏泽说道:
“此番的事情,都是你这泼厮闹出来的,你且说说如何善后。”
皇帝虽然说着“泼厮”,但是脸上面带笑容,四位内阁辅臣,以及站在皇帝身后的司礼监大太监们也都陪着笑,气氛十分的融洽。
显然这是一次非正式的问政了。
苏泽却不像是皇帝和内阁辅臣那么轻松,他对于如何处理藩王问题,早就有了自己的计划。
而大同的代王藩,就是最好的实验地。
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代王的血脉距离皇室已经很远了,皇帝本人对于代王一脉没什么香火情。
其次大同是九边重镇,藩王的问题更紧迫一些,这一次大同边乱,也让皇帝对这些边境地区的宗藩产生了警惕。
最后一点,那就是代王是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