缕阳光尚未完全驱散黑夜的凉意,征调而来的民夫们便已在城墙上忙碌劳作。
他们肩挑背扛,搬运着沉重的石块与泥土,对长安城墙进行二次加固。监工的官员们来回巡视,不断督促着进度,稍有懈怠便大声呵斥。
城墙上,新的瞭望塔正在搭建,工匠们爬上高高的脚手架,小心翼翼地安装着木板。
在暗中,李世民秘密组建了一支精锐的情报队伍,由他的心腹将领直接统领。这些密探乔装打扮,混入往来长安与洛阳的商队、流民之中,悄然潜入洛阳城。
他们或是扮作行脚商人,推着装满货物的小车,在洛阳的街巷中穿梭,实则留意着城中的军事部署;或是装作落魄的流民,在工坊附近徘徊,观察火炮铸造的进度。在洛阳城的一家酒馆内,两名密探佯装饮酒,一边低声交谈,一边竖起耳朵偷听邻桌官员们的闲聊。
其中一人微微皱眉,轻声说道:“听到没,太子似乎又在扩充军备。”另一人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将酒杯凑到嘴边,掩饰住眼中的警惕。他们将收集到的情报,通过秘密渠道,源源不断地送回长安。
洛阳方面,李承乾也毫不示弱。他同样精心组建了自己的情报网络,不仅在长安安插眼线,还将触角伸向了周边的州县。
李承乾的密探们扮作普通百姓,在长安的街头巷尾售卖货物,实则留意着朝廷的军事调动。
或是在官员府邸附近摆摊,打听政治决策以及对洛阳的下一步计划。一旦发现朝廷有不利于洛阳的举动,便立即通过暗号传递消息,快马加鞭向李承乾汇报。
在经济领域,双方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朝廷暗中对潼关以东的地区实施经济封锁,限制物资流入洛阳。
在边境关卡,对运往洛阳的货物进行严格检查,以各种借口扣押、没收可能支持李承乾势力的物资。那些满载货物的马车被拦在关卡前,商人们焦急地解释,却无济于事。
官员们板着脸,仔细翻检着货物,稍有可疑便将其扣押。
而李承乾则鼓励潼关以东的百姓发展本地经济,推行新的商业政策,扶持本地商人。他下令在洛阳周边设立集市,促进贸易流通,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对外部物资的依赖。
文化方面,长安的文人墨客们在朝廷的暗中支持下,撰写文章、诗词,抨击李承乾的新政与新学,试图从思想上削弱他的影响力。
他们在各大书院、诗社中宣扬正统观念,贬低洛阳方面的变革。
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儒在书院讲学,激昂地说道:“太子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