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陛下这是让我们也捐钱?”
大殿内,随着何进话音落下,一众文武顿时躁动了起来。
董卓闻言,头顿时一缩,直接摇头,捐钱?没有!
如袁逢、杨赐、曹嵩、王允、马日磾、张温等一众公卿则是惊疑看着何进。
“光禄勋,可具体说说,这忠国碑,该如何捐?又对公卿世家豪族有什么好处吗?”刘宏对于公卿与世家的躁动,并不在意,对何进配合道。
何进已经背的滚瓜乱熟了,忙道:
“回陛下,臣以为在太学门前立忠国碑,当为“忠义教化”载体,可由士人与百姓、太学生传颂天下,碑文由郑师、蔡师等大儒联名撰写,开篇当引《礼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强调“刻名者当与卫霍同辉”。”
“可效仿汉武皇帝“武功爵”划分十一等,划分金碑、银碑、铜碑三等,捐资愈多者名位愈显。”
“如捐两百万钱以上,刻名碑顶,赐“金书铁券”,子孙可免察举直接入太学。”
“捐五十万钱,刻名碑身,赐“忠义绶带”,家族优先举孝廉。”
“捐十万钱,刻名碑基,赐“义士”匾额,地方官需礼遇其族。”
“乃至,臣以为,为了表示朝廷回馈之心,允许捐资三百万钱以上的家族推举一人入尚书台“观政”,虽无实权但可参与朝议,以回馈世家大族资助。”
“每月依据新捐款额调整碑位,捐资下滑者降级,新增者以朱砂勾名,再通过太学生传抄扩散至各州郡,如此筹措钱粮助,定然源源不断,朝廷可快速组建新军,救危救难。”
“当然,为了避免有人作奸犯科,令世家大族不服,可有当朝大儒、公卿、臣以及宫中黄门宦官,各方共同监察,以示公正!”
“另外,武睿侯可暂列忠国碑第一,且看后续可有越过者!”
何进对刘宏拱手,把忠国碑之事在大殿内大声说了出来。
何进的话音传入袁逢、杨赐、曹嵩、王允、马日磾、张温等一众公卿耳中,瞬间让所有人震惊,目瞪口呆看向何进。
还有这样逼着捐钱的?
不错,一瞬间,一众公卿便感觉到了这什么“忠国碑”道德绑架感十足了。
按照何进说的,现在正是大汉危机之时,忠汉者,当捐献家资,共赴国难。
有李氏前珠在前,若是他们这些公卿世家代表不居碑前,天下人恐疑其忠节啊!
“这……”
司空袁逢向后一看,看向曹嵩、张温、马日磾等人,却见众人皆是满脸无语表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