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统一倒进一个大布袋子里。
王帅带进山的秤,是一个在这年代来说,非常通用的托盘杆子秤。
这种秤,也叫小秤,打头只有30斤。
当然,也有没托盘的,就是乔小虎用的那种秤,准确的说是把托盘换成一个钩子的钩子秤。
当然,还有比这个还要小的秤,不过那种的通常叫“戳子”,一般都是供销社或者医院药房用的,普通老百姓用不上。
而比这个大的秤,也是没有托盘的,叫大秤。
这样的大秤,也叫钩子秤或者杆子秤。
王帅将装着黄金米的布袋子放在秤的托盘上,却发现30斤的秤竟然打不开点。
打不开点的意思,就是称重量的物品,超过了秤的最大刻度。见到这一幕,众人的脸上,立刻变得满是笑意,毕竟秤打不开点了,就证明今天收获的黄金米,是要超过30斤的。
要知道黄金这个东西,就像是熊胆和人参一样,可是按“克”算钱的,哪怕多出一小点儿,那可就完全不是一个钱数了。
称了两次过后,加在一起得出最终答案,30.8斤。
要是按8块钱一克换算成钱的话,就是12万还要多,平均在每个人身上的话,就是1.2万多!
在这个人均月收入5块多钱,人均年收入60多块钱的年代,1.2万是个什么概念?
不得不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要是按部就班的去工作挣钱,那特么就这时候来说,一辈子也特么见不到1.2万,到底是多少钱。
所以,众人再也矜持不住,忍不住的欢呼了。
昨天在石竹地,王帅跟王安说一天能挣一万,那还只是个预想或者预测,而此时却实打实的成真了。
可见众人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动与兴奋。
当然,激动和兴奋又不能当饭吃,所以欢呼过后,众人给王安烙的油滋啦饼抹上大酱,然后卷上冯成民带的大葱,吃的那是相当过瘾。
就这伙食,绝对是所有东北人的最爱。
————
几天后,王安已经将营地附近,以及营地下游10多里地的河流两岸,全部转悠完了。
几天的时间,王安只收获了两块狗头金,一块有鹅蛋那么大,已经正经不算小了。
而另一块虽然有手掌那么大,但厚度却要比手掌还要薄上一点。
好在狗头金这个东西,并不是单纯的以重量衡量价格,所以王安对于几天只收获了两块狗头金,还是非常满意的。
不过王安对于断尾狐狸的表现,却是很不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