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驻军更不成。京师弄不好会被一鼓而下。”
“表叔当时就问父皇。”彼时裕王就在门外,听到表叔用蛊惑的语气问。
“陛下可曾听闻过空城计?”
“三国?”陈益愕然,“那是……那是演义啊!”
所谓演义,便是真假结合,在历史的基础上自行发挥。
也就是故事。
“可表叔说,若是俺答大军真的南下了,一卫和两卫人马有何区别呢?”
正是这话让道爷点头,没多久就派陈益率燕山前卫出发,就在大同后侧百里的乱岭关蹲守俺答可能南下的偏师。
“兴许俺答的人马不来。”毛林凑过来赔笑道,他不知裕王的身份,但见陈益颇为恭谨,就想和这位年轻贵人套近乎,看看能否减轻自己的罪责。
“一边去!”裕王指指边上。
陈益看到了裕王眼中的厌恶之色,低声劝道:“殿下,许多时候……黑白莫要太分明。”
“你这话我知。”裕王点头表示好意心领了,“我这一路行来,看到地方官兵形同于烂泥,这才知晓当初表叔为何坚持要整顿军队。不整顿……不出五十年,当天下有变时,这些官兵如何能看护江山社稷?”
大明亡国可期了!
表叔曾说,若是一切不变的话,大明的国祚最多百年。
彼时裕王觉得表叔夸张了些,但此刻他却觉得表叔太乐观了。
“该让父皇来看看。”裕王叹道。
这个话题陈益不敢接。
“殿下,当务之急是打探敌军动向,若是三五千敌军,那么臣就算是全军覆没在乱岭关下,也不会让敌军靠近京畿一步。可若是三五千以上,殿下,臣请护着殿下撤离此地,回返京师。”
陈益神色凝重。
他没开玩笑,那等没把握的仗他可以打,但必须是裕王不在的情况下。
裕王叹道:“别担心,表叔说他会安排好这一切。”
“可这一切……”陈益看着周围,“臣并未发现援军。”
“有骑兵来了。”关头有人喊道。
十余骑疾驰而来。
近前验证身份后,为首的千户上了城头,行礼,“见过陈指挥使。”
“你等来何事?”来人是附近驻军的千户,他行礼道:“下官整顿了麾下,带来了三百精锐。”
没多久,那三百精锐来了,和乱岭关的老弱病残不同,至少都是身强体壮的。
接着不断有人马赶到。
每个将领看着都是死里逃生的模样,陈益不解,问了几人,随即禀告裕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