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
严世蕃对此的评价是:我父子为陛下写青词,无论多出色,士大夫们都会异口同声说这是迎奉君王,无耻。可换了徐阶,同样是那些人,同样异口同声,却赞不绝口。
朱希忠也在观察着徐阶,作为老牌勋戚,帝王信重的臣子,他知晓自己不可能成为宰辅。但如今老弟的墨家在渐渐向朝堂扩张,王以旂最近风头很劲,外界都在猜测,说蒋庆之有意推王以旂入阁。
内阁如今宰辅二人,严嵩,徐阶。若是加上一个严世蕃,那便是三人。
当下的格局是严嵩父子二人双打徐阶,徐阶压根就没有还手之力。
按照朱希忠的判断,嘉靖帝让徐阶进内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制衡严嵩父子,其二是给士大夫们一颗果甜甜嘴。
看,你等一直抱怨被朕打压,如今朕便让你等的使者徐阶入阁。
没错儿,在朱希忠的眼中,徐阶便是士大夫的代表。
若是以前,嘉靖帝和士大夫们的关系有些复杂,互为死敌,但却不得不联手。
可当嘉靖帝走出西苑后,这个关系就渐渐破了。
墨家异军突起,隐隐有成为朝中第三极的味儿。
嘉靖帝由此就多了一只手臂,对士大夫的态度也变了……渐渐冷漠。
所以徐阶的地位也越发尴尬了。
士大夫们能倚仗的便是天下读书人都是儒家子弟,天下官吏也是。
帝王不和士大夫合作,那是自毁长城。
当年的太祖高皇帝何等雄才大略?开国后士大夫们不买账,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并且低头妥协。
嘉靖帝手腕了得,但威望远不及太祖高皇帝,手中的资源更是远远不及。
所以,士大夫们笃信嘉靖帝不得不低头。
而墨家的崛起,渐渐打破了这个格局,这也是士大夫们对墨家喊打喊杀,欲灭之而后快的原因之一。
什么道之争,扯几把淡……朱希忠冷冷想着,所谓的道,就是老弟所说的利益。墨家侵蚀了儒家的利益,便引来了围剿。
可如今大战在即,老弟统领大军在外,一旦此战获胜……老弟和墨家的声威将会高涨。
这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你们说墨家如何如何不好,蒋庆之这为墨家巨子如何如何不堪,可当异族大军来袭时,却要依仗着这位巨子御敌。
你等说儒家如何牛逼,人才如何多如繁星,可为何出不来一个名将?
这究竟是谁在吹牛笔不上税?大战越近,这种忌惮就越多,有人为此弄些手脚也不奇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