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地……”
严嵩也在看信,信是严世蕃写来的,说了些朝中的事儿。
在严嵩走后,票拟依旧是严世蕃,不过严世蕃很聪明的把朱希忠和崔元也拉了进来。
——当年杨廷和父子偌大的名头,最终灰飞烟灭。
当初杨慎能召集百官冲击左顺门,靠的便是影响力。
若是严世蕃表现的太过独断专行,难免会让嘉靖帝联想到当年的杨氏父子。
我儿果然聪明!
严嵩颇为欣慰。
——小事尽数交给朱希忠与崔元,二人颇为不满。果然是贱骨头。
严嵩看到这里,不禁捂额。
这还是那个儿子,目中无人。
——票拟之权乃我父子立足根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严嵩心中微微叹息,知晓儿子说的没错。
一旦放开口子,让朱希忠和崔元等人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儿,后续这二人弄不好就会成为敌人。
罢了!
严嵩收好书信,赵文华在边上笑道:“可是东楼的信?说来也好笑,当初我曾认识个相师,那相师说我是辅佐贵人的命,我想那贵人定然是义父。可相师说我能辅佐贵人数十年……义父之后是东楼,父子皆贵人,岂不是数十年?”
这话彩头极好,严嵩也微微一笑,然后说道:“你提及了秦源。秦源此人名声是不好。蒋庆之却不肯舍弃,并非不舍人才。在老夫看来,他这是在藉此告之外界,有才可用,有才必用。”
赵文华不解,“京卫中将才不少,何必单挑出一个声名狼藉之辈?”
“越是声名狼藉之辈,越是能让外界感知到蒋庆之的意志。”
……
在被明军斥候发现后,折合台就令麾下抓紧赶路。
“那颜,明军若是主动出击,咱们当如何?”
疾驰中,有将领问道。
折合台在这一路想过了明军的各种应对手段,从容的道:“大汗率大军在后,明军若是出战,我军当以雷霆之势击溃对手。若是敌军势大,那么我军以牵制为主,右路沙雷部便可突袭明人京畿。”
“可功劳却成了沙雷的。”
“蒋庆之不是蠢货,若是他全力出击,只为了挡住咱们这七千骑,这个大明名将的名头可就不值钱了。再有,七千人马来袭就得郑重其事,回头大汗十万铁骑兵临城下,他蒋庆之当如何应对?”
几个将领都兴奋了起来。
“故而我断定,蒋庆之只会以一部应战。多了便是自行示弱,与军心士气大为不利。”
“那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