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人皆知。但凡是个聪明人都会选择站在儒家那边。”
“破落户吗?”道爷缓缓说道:“你的馒头论朕听了两个小子的转述,不错。”
岂止是不错?
您这是欲扬先抑吧?
蒋庆之腹诽着。
“做大馒头的解决之道也不错。那么在你看来,大明内部的矛盾就可以搁置?”
这是题目……蒋庆之想到了当年的董仲舒。
汉武和董仲舒三次对话,奠定了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格局。
而今日道爷来到蒋庆之的书房,便有些这个味儿。
蒋庆之几乎没有考虑,“不可搁置。”
“为何?”
“陛下,内部矛盾可以用发展来掩盖,但矛盾就是矛盾,此刻不解决,矛盾看似被发展掩盖住了,可随着时光流逝,那些矛盾会越演越烈,当再也掩饰不住,或是发展陷入停滞时,那些矛盾便会轰然爆发,再难压制。”
后世鹰酱便是典范。
前期国力鼎盛,力压全球,薅全世界的羊毛,用发展掩盖住了诸多问题和矛盾。
但问题就是问题,矛盾就是矛盾,不会因为你的发展而消亡,只是暂时被掩盖住了而已。
道爷点头,“那么,一边革新内部,一边向外。整顿军队是第一步,手握刀枪方能从容施政。第二步,便是内部革新……”
“同时要解决外部威胁,为内部革新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蒋庆之从容道:“正如前宋时的两度新政引发了内部矛盾爆发一样,大明内部革新一旦开启,必然会引发既得利益者反弹。一方面要弹压,可弹压会引发矛盾愈演愈烈……”
“那么你认为当如何?”道爷不动声色的问道,可眸子深处的欣慰之意连黄锦都看出来了。
“臣以为,当一手拿着萝卜缨子,一手拎着大棍子,抽一棍子,给一口萝卜缨子吃。”蒋庆之说道:“换在当下大明,便是割那些肉食者一刀,随后给他们一颗吃。”
“给他们一刀,便是打击土地兼并,吸纳人口。那么是什么?”
“那些既得利益者损失惨重,必然会反弹,由朝中引导他们加入海贸,或是投入工商业,海贸开启,源源不断的海外银钱涌入大明,他们自然会趋之若鹜。”
“可那些人的脑子里都有个念头,金银会败光,而田地却能留给儿孙百年千年。”
“可哪有千年不败的家族呢?当然,除去那家。”蒋庆之说道:“臣以为,这时候大棍子该发威了。一边是大棍子,一边是去挣钱,只要不蠢的人,自然会知晓如何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