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本上,再做。
只有受罚的学生,才会被秋东打发?去黑板上抄题,回头还得?在作业本上再抄一遍。
痛苦加倍。
有些在秋东看来不必要的痛苦,于村民而言甘之如饴。
“这算哪门子的受苦?听陶支书说支援物资里有棉衣棉被呐,带回来村里老人孩子能?用好几年,天大的好事儿,我现在浑身都是力气?!”
村长知道那批物资是周老师通过私人关系送来的,路上连扫帚都不让秋东碰。
要不是秋东说多动一动还能?暖和点,村长是想让秋东看着他们干的。
大多数村民对秋东的态度都很友善,对大学生也有种天然的敬畏和艳羡。因为知道他们自家的孩子是没机会读到大学的,所以会下?意识觉得?大学生和他们之间其实存在阶级差异。
见秋东干活儿卖力,还会劝两?句:
“这些粗活儿脏得?很,周老师您歇着吧,回头把您的新棉衣给弄脏就划不来喽!”
秋东无奈,只能?一笑了之。
在村民看来,周老师每天都穿新衣服,十天半月不重样儿,不愧是大城市来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