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之事。
至于此事为何会有?这般高的讨论度?原因实在过于简单朴素——九州鼎太?大?,涂抹金粉所耗黄金太?多!
那九州鼎中,“神都鼎高一丈八尺,重一千八百石。冀州鼎名武兴,雍州鼎名长安,兖州名日观,青州名少阳,徐州名东原,扬州名江都,荆州名江陵,梁州名成都。其?八州鼎高一丈四尺,各重一千二百石,都用铜五十六万七百一十二斤。鼎上图写本州山川物产之像”。*
如此规格,又有?问鼎中原的意思,对帝王何其?重要不必言表,不论做工亦或者寓意都需极好。
因而,司农卿宗晋卿为九鼎使,令工书人著作郎贾膺福、殿中丞薛昌容、凤阁主事李元振、司农录事钟绍京等分别在其?上题字,左尚方署令曹元廓图画之。*
这几?人皆为当?今书画大?家,令他们负责此事,无人不服。
如此重量的九鼎,一般工匠自然无法将之移去明堂,因此,工匠们给?出的建议是自玄武门外拖曳入明堂,令宰相、诸王率南北衙宿卫兵十余万人,并仗卫大?牛、白象共曳之。*
这也是秋东方才在李旦跟前提醒的原因了。
事情是一早定好的,可李旦经此一遭,怕是早就记不得了。
秋东有?理由相信,四兄若真的在此事上出差池,阿娘肯定不会放过如此收拾他的良机。
当?然了,能借机做点?甚么阿娘自然乐意,不能的话,她也不愿中途出现差池。
因为她本人十分重视此事,在拖曳的过程中,阿娘还亲自做《曳鼎歌》,令乐府众人相唱和?。*
总归就是场面?宏大?,人员众多。
原本是这般计划的,但在这个当?口,阿娘忽然提出要给?九州鼎涂金粉。
在秋东想来?,阿娘此时提出此事,该是对朝臣们在上阳宫门口为太?子?静坐抗议的不满。
朝臣们心知肚明。
要不说君臣之间的关系,就是这般你进我退呢,哪有?永远的和?平?若真和?谐,一定是有?一方永远在退让。
但不该退让的朝臣们坚决不会让,好比这笔黄金,若从?陛下的私库出,他们无话可说,但陛下坚持从?国?库中出,那反对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