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坊间百姓对今夕何夕,能有个准确说法?儿才行呐!”
皇帝觉得?这话新鲜,甚至用上了?求教的口吻,好奇道:
“难道坊间还有不知今夕何夕的百姓吗?”
“那可太多?喽,若您随儿出去走走,便可知晓百姓记日?子?,从不说永徽某年,做了?某事,显庆某年,发生某事。他?们只?会?讲——我奶奶出生那会?儿家?乡发大水,我阿娘去世那年家?里老二才三岁。
百姓从不在乎这些年号,甚至也不关心皇位上坐的究竟是哪个皇帝,只?要能吃饱肚子?不挨饿,便是最好的年景。只?有朝中官员,才会?因为弄错了?年号被责罚。
更多?的是像儿这般,一不做官,二不上朝,只?在乎每日?吃吃喝喝之人呐,您就不能想想办法?,统一民间的纪年方式吗?”
秋东羞涩一笑,讨好的帮阿耶按摩肩膀,好似进谗言的小人一般,理直气壮道:
“要儿说呐,最好是从太祖父登基,立国?号为大唐的那日?起,作为大唐元年,往后便是二年三年,乃至两百年,三百年,世世代代相传,绝对不会?乱的!”
皇帝当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这件事做成,也是能青史留名的功绩,当即让人召许敬宗来商议此事。
看向福王的眼神,不免又?多?了?几分惋惜。
“好孩子?,若你能长长久久的辅佐你阿兄,我大唐基业,何愁不盛呐!”
秋东能明显感知到,随着前?太子?妃杨昭辉的离世,太子?李弘与阿娘之间的隔阂愈发深刻。关于这点,想必阿耶也心知肚明。
“阿兄很好,他?的仁义之名满朝皆知,做个守成之君足矣,阿耶何必如?此忧心?”
“不论为君为臣,过于仁善,并?非好事。可以不出剑,但必须心中有剑!”皇帝道。
“我听闻阿兄早年跟随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其中关于楚世子?芈商臣杀害君王一事,阿兄言‘圣贤之书应该记载教化后世子?孙的善行善举,而非此种臣子?不忍听闻的惨痛恶行。’
郭瑜言‘孔圣人写《春秋》不论善恶均记载在内,便是为了?褒扬善举,贬斥恶举,达到劝诫百姓,警告世人的目的,记载芈商臣的恶行,正是为了?让他?遗臭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