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我哭、跟着我笑、跟着我唱、被我牵着鼻子走,然后钱买我的专辑、钱看我的演唱会、让我赚更多的钱。”
刘诗语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感叹道:“你说得对,看来我确实不适合写歌。”
随后,她稍稍平定心神,看着陈程感叹道:“对了,这首歌你要是不发出来,实在是损失太大了。”
说着,她向陈程道出自己的分析:“《孤独患者》那首歌,立意很高、曲调结构也很严谨,甚至可以说很高级,不过我个人感觉,对听众的阅历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演唱难度比较大,所以不太适合传唱。”
“可这首《我的歌声里》就不一样了,它的曲调、歌词、立意虽然没有《孤独患者》那么曲高和寡,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它很适合大众演唱,朗朗上口,所以一旦发表出来,传唱度一定会非常高,甚至有可能火遍大江南北。”
陈程有些惊讶于她的眼光独到,这两首歌上辈子的实际情况,几乎与她判断的一模一样。
《孤独患者》艺术成分更高,更能引人共鸣,甚至得了香港十大金曲奖,但网络播放量相比《我的歌声里》还是要差上不少。
后者的全网播放量至少在五十亿次以上,是前者的一倍还要多。
除此之外,后者还有无数个翻唱版本,其中有几个特别火的翻唱,加起来的播放量也在十亿次以上。
而且,《我的歌声里》还有一个数据很惊人,它曾经是在连续三年时间里,稳居ktv点唱榜前三,绝对是一首传唱度极高的网红歌曲。
所以,刘诗语的判断一点也没有错,相比之下,《我的歌声里》有更大的市场价值。
陈程对成为歌手没什么兴趣,这种现象级的网红歌曲,在若干年版权保护机制健全之后,确实能赚很多钱,就像广州雨神那首《广东爱情故事》,一首歌就赚了一个亿,而且还在持续不断赚钱。
现在的网红歌曲,在网上吃不到直接的传播红利,这年代哪有人钱听歌,平台拿你的版权供人播放,也不会给你一毛钱。
这年代的网红歌曲想赚钱,只有线上转线下这一条路,就像杨臣刚那首《老鼠爱大米》,也帮他赚了很多钱,但那些钱可不是线上赚来的,是线上火了之后,在线下疯狂走穴、参加各种晚会赚来的。
歌在网上没赚到钱,但歌很火,歌手的出场费自然水涨船高。
可陈程哪能愿意去赚这份辛苦钱。
于是,他果断的对刘诗语说:“刘老师,我这个人不想出名,但如果真是必须出名,我更希望我是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出名,而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