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巧,低头默认。
魏军主帅端起一杯浊酒,一饮而尽,长出了一口气。
“我亦悬心此事,郝昭虽擅守城,毕竟出身低微,怎能与曹爽抗衡?”
帐篷里静了一静。
“若与诸葛亮久峙,汜水关危矣。”
只是他们这班外姓武将都十分明了自己的地位,任谁也不会去魏王面前说起曹氏宗亲的坏话——尤其曹爽还有同魏王自小一起长大的交情。
谁能比拟?
曹爽到了汜水关,不改骄奢之气,郝昭只是忍作不见罢了。
毕竟曹子丹这位长子不擅排兵布阵之事,因此军中琐事依旧由郝昭行事。
但时日一久,谁也不知将会如何。
只盼诸葛亮早日退兵,千万莫令汜水关出事才好。
“既如此,末将修书一封,”参军说道,“安抚郝将军如何?”
张郃想了想,想不出此事有什么不妥,便点了点头,“你去处理即可。”
毕竟诸葛亮若是退兵,对大魏上下无人不是一桩好事。
曹爽不这么想,他身边的心腹也不这么想。
但曹爽是个颇不容易被说服,且总是信自己多过信别人的人,因此心腹还得准备好一套说辞才行。
令美婢退下,又关闭门窗后,这位偏将才徐趋至曹爽身边。
“此事紧急,将军当速决断。”
“我看张郃不过是以此说辞安抚郝昭……诸葛亮举倾国之兵来袭,如何肯轻易退兵?”
曹爽仍有些犹豫,看得偏将内心骂了一句。
此辈何能谋大事?!
“将军仔细想想,任城侯已举事,陈群之死亦瞒不过魏王!到时将军何去何从?!”
诸夏侯曹推举东阿侯曹植为新魏王,此等大逆之事,将来魏王如何处置还不甚重要,重要的是——邺城此时原本是乱不得的!
州郡粮草周转调度,原本全靠这般文官在邺亲力亲为,而今行这般大逆之事,不管诸葛亮退兵是真是假,各州郡的粮草调运不过来却定然无假了!
况且若是再往深了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