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一个困境,那就是真正会搞政治的,往往敌不过会搞政治斗争的,尤其是在民众“民治未开”的时候。
拿督翁相比于东先生,明显是各个方面都要远胜其一筹的,历史上马来西亚建国时,如果算新加坡,华人占比超过六成,不算新加坡,华人占比也有四成左右。
再加上华人本身有钱,有技术,工厂里的工人都是华人,马x也是华人为主。
稍微正常一点,负责人一点的政治家,必然是会要团结华人的,只要不是缺心眼,都不难看得出,华人和马来人如果能携手共进,以当时东南亚的国际形势而言,马来西亚是很有可能快速成长为一个大国的。
一个团结的马来西亚,面对一个明显已经颓了的英国殖民局,其实是完全可以谈一个更好的条件的,
整个婆罗洲,泰南三省,甚至是苏门答腊岛,都很有可能一并被大马来西亚给吞了,完全可以取代印尼成为东南亚第一大国的。
然而为国家负责,善于政治的政治家,在民选时往往总是会被那些狗屁不会,亦或者是并不去考虑那些所谓长远利益,国家利益,只考虑选民利益的政客。
东先生就是靠着“马来人的马来亚”,主张保留马来人在日据时期的特权等政治主张,成功的收获了大量底层马来人的支持,而偏偏南洋华人因为政治冷感等习惯,大多没怎么搭理拿督翁,导致他热脸贴了冷屁股,从而惜败。
从那以后,错过了英殖体系瓦解的最佳扩张机会,也因为巫华矛盾,马来人无力与英国人进行谈判,反而不得不大力倚仗英国人的力量镇压以陈平为代表的马x。
不过郑毅对这货倒也没有什么恶感,说白了,民选政治,就这样,尤其是对于一个几乎完全没有政治历史的民族,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后发国家在脱离英法殖民时都类似的问题。
说白了,让一个连基本封建集权都没有过的民族,突然给套上一个服务于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政治制度,不出问题才是见鬼了呢。
分裂,数人头,都是必然的。
别说马来人了,郑毅都不敢让南盟,不敢在槟城搞民选,因为到时候一定会有人挑拨福建人和广东人的关系,人为去制造闽粤矛盾。
百分之百的。
而且正常的,任何弥合两派分歧的政客一定会被各自选民骂做软弱,导致在初选的时候就选不上去,到时候郑毅几乎可以肯定,他这个盟主的位置虽然不至于不稳,但每次开会一定会头疼于福建议员和广东议员没完没了,无休止的争吵。
那还发展个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