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祛魅
去了两趟‘白房子’,周青峰就对这地方彻底祛魅,最初的好奇和敬畏便被彻底消磨殆尽。
这里哪里是什么象征权力的中心,分明就是个喧嚣嘈杂的“豪华菜市场”。
‘白房子’里人潮如织,络绎不绝,各色人物在此穿梭,彼此交谈的声音汇成一片嗡嗡的背景音。
每隔五分钟,就能看到某个部门的职员,紧随其顶头上司,神色紧张地走进那间椭圆办公室。
他们仿佛在向一位高高在上的神祇献上祭品,期盼自己的议题能在那短暂的几分钟内抓住总统的注意力。
短短五分钟又能传递多少真实的政务?充其量只够听取一段精心包装的陈述罢了。
于是,要么是官僚说啥就是啥,总统成了被蒙在鼓里的傀儡;要么就是总统凭着一知半解,抑或心血来潮,武断地做出各种决策。
至于办公室外的走廊,各种真假难辨的传闻像无形的幽灵般飘荡,时而被人窃窃私语地提起,又迅速消失在下一个匆匆的脚步声中。
在等待正式就职时,周青峰就听到几位米国商务部的人带着戏谑的口吻谈论那位“房地产”总统,
津津乐道于他如何热衷参加各种开工典礼,享受手握镀金铲子拍照的虚荣时刻。
每当总统兴致勃勃讲起某个笑话,在场的所有人都履行职责般假笑附和——这倒反衬出当初周青峰那句‘没救、等死’是多么的大胆和挑衅。
“副总统说,大概就是因为这句话,让我显得太过另类,反而让他觉得可以尝试任命我上位,改变僵局。”
华盛顿特区,艾森豪威尔行政大楼内。
周青峰坐在挂上“政府效率部”铭牌的部长办公室里,平静地向眼前寥寥几人讲述着自己极为荒诞的任命过程。
此刻能够站在这间办公室里的,除了夏妮、黛博拉、恩斯特这些他从“卫生部”带来的旧部,就再无他人。
目光扫过办公桌前那十几张还算不上熟悉的脸庞,周青峰坦然道:“诸位,我希望你们在了解真实情况之后,再做出最终的抉择。”
夏妮等人手中都捏着一份来自“迪亚斯”的黑幕档案,厚厚一大迭,承载着令人触目惊心的罪恶。
这些纸质文件被郑重地告知“阅后即焚,不得外传”。
作为在官场底层摸爬滚打多年的公务人员,他们对官僚体系的腐朽和恶臭并非一无所知。
这些真真切切的具体案件如同被剥开的血淋淋伤口,又像散发恶臭的脓疮。
阅读案件中的每一个字都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