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依旧在普朗克数学研究所任职的法尔廷斯等等。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陶哲轩和佩雷尔曼相差还不到十岁,甚至勉强可以称得上同一个时代的学者。
但两人站到一起,光看外表的话,任谁来恐怕都无法相信两人是同辈学者,年龄相差仅仅不到十岁。
毕竟这两人的外貌年龄差,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今年51岁的陶哲轩看上去就像是四十岁出头的感觉,而佩雷尔曼,说他和爱德华·威腾同龄都有人信。
在这方面,不得不说发型这东西实在太减龄了。
办公室中,几人闲聊着。
正在这时,一名助理敲了敲敞开的大门,轻声的汇报道。
“教授,还有一个小时,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就到时间了。”
徐川笑着点点头,看向办公室中的其他人,开口道:“各位,我们该过去了。”
与此同时,另一边。
举办第三十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地点就北大楼斜对面新修建起来没几年的大礼堂内。
尽管距离开幕式还有一个小时,但这会大礼堂附近已经聚集了无数的学者。
这些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者穿着正装或聚在一起爽朗的交流着,或行走在这座古老的校园中,探索着那些遍布历史斑驳的建筑。
如果要说老校区最著名的建筑,那毫无疑问就是北大楼了。
这栋始建于1917年的钟楼,古朴与典雅并存,秀丽与端庄同在,那取自明代南京城的城砖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每块砖上都打上府县及造砖匠人和监造人的名字。
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却仍能隐隐看出砖面上刻有文字。
而那西洋式钟楼的变体结构与十字形脊顶却又带着浓厚的二十世纪初西方建筑风格。
东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仿佛让人穿越了时光,回到了一个世纪前。
尤其是今天聚集在这里的无数学者,更仿佛是民国时代那一抹国立大学巅峰时期的缩影。
在那个时代,无数的学者在这里为了新时代新中国而奋斗而读书。
而现在,就像是时代的轮回,同样有着无数的学者聚集在这里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站在北大楼前,看着那爬满了整个墙砖郁郁葱葱的爬山虎,从法国赶过来参加这场盛会的阿兰·孔涅教授轻声的感慨道。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了这里了。”
站在他的身旁,来自英国的安德鲁·怀尔斯教授笑了笑,道:“我这应该是”算了一下,他补充道:“应该是第六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