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趟川海材料研究所,看一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
老实说,锂硫电池技术直到现在才突破,在徐川看来是有点慢的。
毕竟早在四五年前,他就在川海材料研究所中带领着团队成功将人工sei薄膜研发出来了。
这一成果,直接解决了锂电池中锂枝晶的生成难题,注册的专业也给他带来了几十亿的资金。
人工sei薄膜的出现,也引发了锂电池行业的变革,可以说无数的企业或者集团蜂拥进入这一领域。
虽然锂电池整体上来说只有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但实际上,它却可以拆分出繁多系列和种类。
如最常见的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
而根据正极锂合金金属材料的不同,可以分出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镍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等等等。
电池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市场,从手机电脑各种电子产品,到航天航空等顶尖领域,可以说没有一个能离开电池。
这么庞大的市场蛋糕,不想进来分一口的资本家不是一个合格的资本家。
而四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在人工sei薄膜的基础上,全世界也延伸出来了无数不同型号和类型的锂电池。甚至有部分锂电池的容量和续航,早已经超过了当初徐川亲自研发的‘羧甲基纤维素-锂氟碳'锂电池了。
这也导致川海材料研究所这家一开始在电池领域名声大噪的实验室,如今也落幕了不少。
要不是最为核心人工sei薄膜依旧暂时没人能动摇,以及高温超导材料还支撑着它的业务,估计它的存在就如同划过大气层的流星一般,闪耀一时,而后在辉煌中落幕。
当然,这也和徐川没有将自己的研究和精力中心放在川海材料研究所有关系。
对于这家数年前成立的研究所,除了带领团队在里面完成了人工sei薄膜技术和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外,他就几乎没有再管过其他的事情了。
不过放手归放手,川海材料研究所的大体研究方向却一直都是他亲手制定的。
比如这次突破的锂硫电池技术,还在实验室中研发的锂空气电池,超导材料研发,以及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碳化合物等一系列的技术,都是他亲自指定的方向。
只不过这些技术的突破,需要的时间可能有点超出他的想象和规划。
原本徐川以为在人工sei薄膜技术完成后,锂硫电池最迟两三年的时间就能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