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拿主意。
这种事,他一个公社主任真的无能为力。
“谁这么损,又拿这事做文章。”
方唯只觉得血往头上涌,强忍住才没有骂人。
换购稻种的事情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次了,甚至连调查组都来过,结果消停了这么久又有人旧事重提。
下塘大队等于是专业培育稻种的单位,要是不这么干,光卖钱有什么用?2000号人吃什么喝什么?
这年月拿着钱都买不到粮食,这不是坑人吗?
“听说是省里有人说话了,小秀才,咱们这事儿本来就是在走钢丝绳,上面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真的很麻烦。”
郑先发同样很头疼,整个公社17个大队,除了下塘大队,其余的大队也都在培育次一级稻种。
要是以后不准换购,事情的走向就变得很难预料。
“咱们还是去找武主任吧,这事儿县里得有个说法,要不然明年我们只有自己种粮食了,育种的事情只能先放一边。”
方唯愈发的觉得自己之前的计划得加紧实施,尽管现在还没有考虑成熟,但总有人拿换购说事儿,他不得不防。
随后,两人去家里随便对付了几口,就直奔县城。
这武耀阳也被这件事搞得焦头烂额,简直搞不清楚有些人为何要这么做。搞垮了下塘大队,对全县的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对谁都没有好处。
他不能坐以待毙,连午饭都没吃就直接乘车去了湘陵市。
方唯和郑先发扑了个空,武耀阳不在找别人也没用,二人只好先回去再说。
武耀阳到了地区,找到了曾庆。
“武主任,这件事恐怕是不可逆转了。我已经去过省里,省里对此事已经有了定论,不允许换购稻种的形式存在。
我也曾据理力争,但收效不大。经过地区的努力争取,最后明确了稻种必须卖给有收购资格的单位,然后按照每人每年平均350斤稻谷的标准,给下塘大队提供粮食。”
曾庆刚从省里回来,黑着一张脸,看样子是被气得不轻。
但生气也没用,这件事省里已经铁了心,要求各地坚决取缔私自换购稻种的行为。
考虑到下塘大队的实际情况,给对方开了一个口子,允许当地的粮食部门,按照标准给大队供应口粮。
只不过这个标准很低,一个人一年350斤稻谷的定量,只能说可以勉强吃饱。(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