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荷塘书屋 > 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 203.第196章 辩音识字

203.第196章 辩音识字

这的确是实话。

小羽原本是一张白纸,目前学儒,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相当于在平地上铺一层沙,不用太深,但要宽广,要将地面覆盖。

蜀国的读书人不缺广度,反而要找准某一块地面,使劲往下凿,谁凿的更深,谁就是大儒、是宗师。

比如第一天黑妹论述“周易之礼”的发展。

第二天,黑妹又以《毛诗》为例,讲解“识字辨音”。

单纯一个“敦”字,她竟然讲了十七种读音!

小羽听得头都要裂开了,而且深切认为“敦”的几种读音,就和“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一样,完全没意义。

黑妹却正色道:“读书的第一大难点,莫过于识字,识字之难莫过于辩音。

若音不辨,则义不明。比如《毛诗》中的‘敦’.”

她黑嘴巴、黑牙齿,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

什么灰韵音中念作“堆”、元韵音中念作“豚”、寒韵音中读“团”、萧韵音念“雕”、轸韵音中读作“准”、阮韵音为“遁”、队韵音中为“对”、愿韵音中为“顿”.

黑妹不是孔乙己。

她直接给出每种读音所在《毛诗》的句子。

像是“毛诗”中“敦彼独宿”、“敦彼行苇”、“敦弓既坚”.

如果都当成“敦”来读,不仅失去了韵律,意思也完全错了。

小羽恁是以“看不起茴香豆几种写法”的小白之身,被她硬生生说服了。

五体投地、无法反驳的服气。

她想犟嘴都没法子犟。

因为按照黑妹的音来读,《毛诗》的确抑扬顿挫、悠扬婉转。

无论读诗,还是旁人听诗,都成了一种最高端的享受。

《毛诗》就是诗经。

每个中国人都说诗经好,可没几个中国人每天都听诗经、读诗经。

真读起来、听起来,还感觉很奇怪、非常拗口,不如李白杜甫的诗朗朗上口。

而黑妹、芍药等‘古人’很喜欢读《毛诗》。

就像现代人喜欢哼歌,发自内心地喜欢,越读越有味道、时间越久越爱读。

不是诗经的问题,也不是古今之人改了习性,是现代人压根读错了音、解错了义。

黑妹道:“常言道,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毛诗》可不是某地某一个人著作。

它是上邦文化之瑰宝,单单一个‘敦’字,在山之阳是一种读音,去了山之阴又是另一种读法。

音不同,字义也有了区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