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荷塘书屋 > 刚毅坚卓的他们 > 第534章 美酒话当年

第534章 美酒话当年

不在父母身边长大,但叔祖母带我回苏州好几次,我每次回去,父亲都会带着我和三个姐妹一起去看戏,父亲小时候从《红楼梦》里知道了昆曲,少年时就读了好多昆曲本子,简直入了迷。我还记得那时候父亲带着姐妹几个在苏州河上乘船,一路追着昆曲传习所的青龙船跑,只要青龙船在码头停靠,码头上的老百姓就会奔走相告,接下来好戏就准备开锣了。码头上的戏我看过几次,每次都看得入迷,可这样的经历我只有过几次。

跟自小学戏的姐妹不同,一直到十七岁定居苏州,我才开始正经学习昆曲。我参加了苏州的幔亭女子曲社与道和曲社,跟着“传字辈”的沈传芷、张传芳二位先生学习,沈传芷教我唱闺门旦,张传芳教我唱旦,他们时常给我拍曲、说身段,尽心尽力,毫无保留。有一回我跟沈传芷求教《艳云亭》的身段,他说他不会,但他老娘家可能有这戏的身段,为了教我,他特意回老家跟父亲沈月泉学了身段,又回来教给了我。

接下来就要说到咱们谷音社了,三四年我考上了北大国文系,那时候我大弟张宗和也在北平念书,他在清华学历史,后来他跟我说清华成立了昆曲社,名叫‘谷音社’,他说谷音社不拘校内校外,只要是喜爱昆曲便可参加,让我跟他一道去拍曲,我就这样成了谷音社的社员,为了参加同期,我每两周从城里跑去清华一次,唱到晚饭后已经来不及回城,就住在燕京大学女生宿舍。

我记得那时候谷音社常来的有唱旦的殷炎麟、李鼎芳,唱生的陶光、张宗和,生旦都唱的华粹深、许宝騄,还有一位殷炎麟,自称是唱正旦的,但从来听不到他开口,却会拉二胡为我们伴奏。我们经常在清华的工字厅开同期,工字厅里挂着一块写着“水木清华”的匾,里面回廊曲径,木葳蕤,房间多得数不清,夏日里还时常听见旁边荷塘里的蛙鸣,我们就是在这么美好的地方跟着陈延甫先生学了《折柳阳关》、《扫三弄》、《硬拷》、《书馆》这许多曲子。如今想来,那真是无忧无虑的日子,实在是很怀念!”

陶光、浦江清、白莳芳几个人彼此看看,目光中充满彼此了然的欣悦与惆怅。

似乎是感受到了大家的心情,张充和笑着说道:

“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我的数学实在是不灵光,当年我考北大的时候,数学考了个大鸭蛋。我进入谷音社之后,认识了许宝騄,他在北大数学系当助教,大家时常在一起拍曲,渐渐混得熟了,他才告诉我,他就是我的阅卷人。我这才知道,给我大鸭蛋的就是他!”

这则小趣闻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张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