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接受城下之盟。并附合约一份。
看罢奏折的林如海拍案而起:“身为朝廷封疆大吏,不思报君恩,只知贪天之功,以臣之见,派干员查一查,有没有畏敌不前,收受贿赂,为土司遮掩之事。”遮掩什么?当然是土司反对改土归流,身为巡抚,为他们说话,讲一些地方不安,理应暂缓的话。
这次李清也站出来支持道:“林相所言极是!不仅仅是巡抚,还有总兵及三司,此辈无能,上不能报君恩,下不能安地方。必须严查到底。”
张庭恩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李清,就知道这老东西没好屁,林如海主张只查巡抚,你倒好,搞扩大化是吧?到时候是内阁的决议,锅是首辅的。
“陛下,微臣以为,不宜扩大,先派人查一查巡抚和总兵即可。”张庭恩开口挽回。
岳齐听了赶紧接过话:“陛下,微臣以为,张相所言,老成谋国,臣附议。”
岳齐为啥着急接过去呢?很简单,他是兵部尚书,这个案子查巡抚和总兵,不会得罪太多人,但他可以安排自己人去接任总兵啊。
至于潘季驯,与我无关!你们继续斗,我看着就行。心里默默的还是算了一下,三司里有没有门生故吏。
说起来云南这个地方有点特殊,还真没有几个人归于李清的旗下,所以他才要扩大打击面,反正没三司我的人。
承辉帝对于李清的想法,当然心知肚明,但他也没有斥责李清的意思,本就是他安排在内阁牵制张庭恩,免得一家独大的。
现在别说一家独大了,林如海和张庭恩,客观上都不是一伙的,如果没有贾琏,这俩搞不好还是对头。
至于林如海和李清之间不对付,那也是正常的,次辅和三辅能合拍,那才是怪事了。
当然了,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讲的是一个斗而不破,绝不撕破脸。如果真的撕破脸了,就必须要走一个人,或者两个都走。
内阁会议上有争议是正常的,没有争议才是不正常的,真的精诚团结了,承辉帝晚上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睛。
“派钦差,先罢官,再查案。边陲之地的羁縻土司,也要派人去查一查,他们有没有抵抗朝廷改土归流的举动。”承辉帝的怒气值还很高,云南巡抚和总兵肯定是完蛋了,至于几个土司,估计也在劫难逃。
承辉帝很主观的认为,是巡抚和总兵,勾结土司,欺君罔上。
至于云南巡抚为何出此昏招,是不是因为前一阵压力太大,为了邀功才没有先调查就上报的事情,皇帝已经不在乎了。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面子要找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