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会议形成决议,后续执行就很快,朝廷公文下发后,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但是并没有太大的波澜。即便有,也是暗流。
这个时代的官员就是这样,你不做,有的是人来做。当下的皇帝威望足够大,内阁又配合的前提下,政策出台无论下面怎么反驳都没用。
关键这一次,皇帝和内阁吸取了教训,先收拾官员,再清田。
公文发布后,巡视组去河南,抓典型真是毫无难度,毕竟官绅勾结是怎么运作的,做官的能不知道么?太清楚了!
找个名声比较恶劣,民怨较大的士绅,再找个任上捞钱混子的官员绑定,一切都顺理成章。
前任商丘知府与当地一个张姓士绅被当做了典型,这不差不知道,一查好几桩命案,这一下真成典型了。
前任知府在别处刚上任没两天,龙禁尉上门抓人,张姓士绅更是作恶多端,杀人夺产的案子就查出来好几个。
涉案人员纷纷落网,巡视组本着从重从快的原则,判处前任知府绞刑,家人流放南洋,张姓士绅斩刑,三族流放南洋。
奏折至京城,三天就通过了,皇帝御笔批阅,斩立决,不等秋后。
该案信息通过报纸传遍天下,对于士绅们起到了严厉震慑的作用,也显示了皇帝对于新政策推行的决心。
承辉帝的变法很有特点,不着急,一项一项的来。
至于南洋专设税务司的事情,反倒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那是海外,跟国内有啥关系呢?至少绝大多数人是看不到背后深意的,即便是有人看到了,嚷嚷几句也没人信,还会嫌他杞人忧天的。
人在南洋的贾琏,不得不返回广州,因为乡试要开始了。
别看贾琏丢给布政司和提学官,真到了时候,还是要出来站台的。天朝历来重视教化,这不是说着玩的。
而且今年的两广乡试很有特点,那就是考试内容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八股还考,但是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算经以及实学的内容,占比达到了一半左右。满分一百份的卷子,算经和实学低于六十分,你就别想中举了。
相比之下,八股文的好坏,则更为主观一些。经意诗赋就考一场,重要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之所以是两广,自然是因为广西巡抚那边,也选择了同样的标准,目的自然是为了拍马屁。
巡抚固然可以不鸟总督,但没必要谁会这么干呢?贾琏在代总督的期间,对广西方面从没有指手画脚,这就很可以了。不像当初的王子腾,又是要钱,又是要粮食,还要人的。
科举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