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赵祯都有些烦了,但是按照宋朝的游戏规则,如今的庞籍这个枢密使是北宋时期负责军事事务的最高官员,拥有调兵权。
枢密使作为枢密院的最高长官,全面负责该机构的事务,掌管全国军务,包括调兵和发兵的权力。
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而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
这种权力分配使得枢密使在军事决策和执行中具有重要地位。
至少赵祯给宋青书四十万大军,如果庞籍不同意的话,这个旨意还真的可以被封驳回来。
这就是大宋士大夫与官家共天下的玩法!
也是为此养刁了文官的嘴,到了明朝的时候,这种以文御武和文官特权学的那叫一个实实在在,但是大宋发展经济民生,那些大明的文官却选择性忘记了。
“太师既然不能出征,那就不要干涉朕登坛拜帅,将大军托付国师。”
谁知道,今日的庞籍显得十分强硬,争辩道。
“臣并不反对国师怪帅出征,只是这兵马四十万太过夸张,何况还当派遣文官作为监军一路随行,关键时刻能解除国师手中的军权,才是大宋社稷长久打算!”
听到庞籍这话,一旁的那位王相也连忙点了点头,站出来说道。
“臣附议!”
赵祯一脸愤怒又委屈的看着这群文官,最后满是歉意的看着宋青书。
谁知道,宋青书却是轻轻一笑,毫不在意的对赵祯摆了摆手,然后便饶有兴趣的在雷峰塔前,看着包青天中,最后被包拯铡了,还能去阴曹地府告包拯一状的人。
“你就是太师庞籍?!”
“正是老夫!”
庞籍一脸倨傲的看着宋青书,在他心中,这种修士和辽国摆下天门阵的那些邪道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祸乱国家的源头。
何况,就算宋青书实力高强,在庞籍的眼中,这也不过是一柄锋利刀。
这柄刀应当握在大宋文官,比如他的手中。
而不是被赵祯这个平庸的官家捏在手上,恣意妄为。
“你是觉得,我统帅四十万大军后就会黄袍加身吧?
堂堂一个太师,在这里与我这个年轻人过不去,你不讲武德啊!”
他已经确定了,这位庞籍不是历史上那个打仗厉害,治理国家也是一把好手,“晓律令,擅长吏事”,对法律法规了如指掌,治军严谨,士卒们个个都对他心服口服的庞籍,而是包青天中那个专门与包拯作对的反派。
这个冒昧的家伙,没想到不逮着包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