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屋山修炼了一段时间,并著成《道德经》。
在这个时期她们还经常面临与半龙人和灰人以及他们调制的怪物的争斗。
因为那时法阵的灵能强度最强还能激发到四阶五级至半神初级,又能借助昊天塔法阵之力来越阶战斗,所以她们基本能够镇压得住场面。
这段时期她们虽然没再举办蟠桃会,但是跟修真同道的交流还是比较频繁。
娲皇殿的仙女们也涌现了不少极其出色的修道士,在世间行走时留下了赫赫威名,比如何仙姑、黄姑、谢自然、薛玄真、鲍仙姑等等。
她们有的擅长占卜,有的擅长医术丹道,有的道法高深,都是慈悲为怀、济世救人之辈。
王屋山上也有活跃着多个修真道派。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主导的教派在此修行,包括方仙道、黄老道、五斗米道、丹鼎派、符篆派、上清派、茅山宗、全真教等等。
盛唐时期是王屋山道教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唐玄宗命司马承祯入主王屋山,其后又令玉真公主到王屋山修道,并在王屋山相继建起了阳台宫、紫微宫、清虚宫等等。
司马承祯著有《坐忘论》等重要道经。
孙思邈晚年也在王屋山悟道行医,最终在此终老。
这些教派在王屋山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迹和道教文化传承。
西元1000年之后,因为灵桃树不再结果,并且天地灵气进一步降低,所以娲皇殿的仙女们最高只能达到四阶一级。
而且数量严重下降,福地中的总人数一直不超过十人。
此时福地中还有一些逊色不少的灵灵草和灵果,还能勉强维持。
幸好那些怪物和妖魔也少了很多。
与此同时,王屋山上修行有道之士的人数同样大减。
她们跟修炼同道的交流大为减少。
西元1377年之后,灵桃树逐渐枯萎,娲皇殿的实力进一步削弱,最强者只能达到三阶三级。
西元1621年灵桃树枯死之前,最强的仙女只能达到三阶一级,而且也仅有一人,其他四个仙女是二阶。
之后五个仙女各自分散。
两个二阶的返回风氏祖地明线村落镇守并嫁人生子。
另外两个二阶的去了位于齐云山的另外一个娲皇殿福地。
最强的三阶一级仙女风玄机云游九州,并计划探查娲皇殿传功长老所控制的福地。
她们跟传功长老已经中断联系约七百年。
之后五人再也没有返回这处福地。
毕竟法阵停止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