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其任重若泰山,当心怀天下,执守坚定,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民,方为人君。”
论语里有句话,说不时不食,皇帝说,不在时节的东西,有伤于民,百姓供养朕一人,朕的责任比泰山还要重,要做弘毅士人,上对得起老天爷,下对得起万民,才是人君该做的事儿。
这是万历元年,张居正讲筵的时候,陛下对论语的批注。
那时候,人们普遍以为是张居正在给皇帝脸上贴金,但十七年以来,陛下身体力行,践行了自己说过的话。
其实林辅成这话,也是在骂高攀龙,和以高攀龙为代表的旧文人,陛下十岁就懂的道理,这帮士大夫们,这么大年纪了,还是不懂。
林辅成继续说道:“即便是在南洋的一些部落里,甚至是野兽,也是如此。”
“这些夷人为什么要在部落里,因为部落更加安全,那些狼为何不肯做个独狼?因为做了独狼,就无法成功捕猎,获得食物。”
“同样的道理,穷民苦力们能忍受徐四海这种人,就是寄希望于工盟能够代表他们争取本该属于他们的利益。”
“可惜徐四海匠人出身,背叛了工匠。”
吵架都不是对手的高攀龙,讲道理那就更不是对手了,毕竟人林辅成真的下南洋四年,见过了各种人妖物怪,对各种事,都有自己的理解。
高攀龙眉头紧蹙的说道:“那物质大丰富的话,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出让部分的自由,来换取安全和保障了呢?”
“大抵是不行的。”林辅成摇头,叹了口气说道:“这次费利佩把国事当儿戏,给大明加关税,大明对等加了关税,而且大帆船只带了二百五十万银。”
“大帆船只带走了二百五十万银的货物,但多出来的四百万银的货物,没有流入大明内部市场,也没有降低大明的物价。”
“因为商人觉得自己因为外需减弱的损失,需要内需来补足,所以,宁愿裁减匠人、减少供应,增加价格来增加利润,也不肯将货物降价卖给大明的百姓。”
“该我赚的银子,一分都不能少,不是物质大丰富,就能实现绝对自由的。”
对于绝对自由,林辅成是极度悲哀的。
如果是讲道理,物质大丰富,朘剥和压迫就没有了意义,这个时候,就可以实现按需分配的绝对自由,但,真的会这样吗?
林辅成觉得并非如此,因为矛盾不仅仅只有物质层面,还有些其他的矛盾,所以,即便是物质大丰富,人们还是要出让自己部分的自由和权利,来换取庇佑、保障、安全和相对公平。
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