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驰五百里及之,七战皆捷。”
“一万对九万的骑兵野战,一共打了七场,俺答汗全都是大败亏输,自那之后,俺答汗再无力南下了。”
“是江南士人吗?为了私门之利,弄得人心浮动,养倭寇自重,弄得无法收场,还得朝廷收拾,可他们的口舌真的能有这么大的威能?”
“臣不以为如此,事实上,从万历九年的废除贱奴籍,到今天选贡案,这些江南士人,可谓是不堪一击。”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朕没听明白戚帅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万历维新之前,大明其实已经到了南宋的那种群龙无首、大厦将倾之前的癫狂吗?”
南宋亡天下,怪谁?
怪两宋皇帝不肯放权?从宋孝宗之后,大宋皇帝和周天子已经没什么两样了,根本无法集中权力,已经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而是士大夫治天下;
怪两宋势要豪右们不肯为国效力?他们的抵抗已就该足够坚决了,蒙哥都死在了钓鱼城下。
怪两宋重文轻武,武备松弛?可是战场上,大宋军队依旧有极为亮眼的表现,甚至一度稳住了局面。
可就是这种大厦将倾之前的癫狂和迷茫,最终导致了亡国亡天下。
戚继光由衷的说道:“陛下圣明,从万历九年开始,废除贱奴籍到今天的选贡案,其实都是这种癫狂的延续。”
“从漫长的历史来看,我们不怕混乱,因为总会有人站出来收拾旧山河重塑秩序;我们也不怕外敌入侵,西晋两任皇帝被俘,永嘉之乱,五族南下祸乱北方,衣冠南渡;两宋更是把天下都亡了,但依旧有大明重开日月天。”
“但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路在何方,没有明确方向,如同一盘散沙,也没有人站出来,告诉所有人、所有集体,路到底在哪里,到底该怎么做,又能做些什么。”
社会各个集体的整体迷惘,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最危险的时刻。
戚继光这番话,更加明确的表述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万民的行为、诉求,完全对立,没有任何共识,以此衍生的矛盾,最终会亡了天下。
“国朝的根本主体还是万民,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国朝根本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了互不认同的地步,就会造成这种迷茫。”朱翊钧总结了下这次奏对的主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戚继光真的很少很少讨论政治,他很多时候都是扮演好一个战无不胜大将军的角色,他也很少说政治上的事儿,平素里在文华殿里,除非涉及戎事,也是一言不发。
在朱翊钧的记忆里,这好像是戚继光第一次对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