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却是不知道,庞统这一说自然是缓兵之计。
他还担心引起申家兄弟俩的警惕和怀疑,故意在申仪面前表演了一番欲拒还迎。
可庞统却没想到,申仪居然没能和申耽汇报,险些坏了他的好事。
其实此时庞统的奏报早已经送到了刘封跟前,而且其在奏报中写的相当清楚,申家不能留。
申耽、申仪兄弟俩不但贪婪无度,而且鼠目寸光,申家上下更是把持上庸权柄而不肯交还。
刘封拿出如此厚利,对方依然不可让步,还想着做一些表面功夫来换得刘封的好处,简直是痴人说梦。
因此,庞统在奏报中直接建言刘封动兵,并且将他所打探到的上庸虚实尽数汇报给了刘封。
得知上庸城内仅仅只有四五千兵马驻防后,刘封大为惊叹。
联想到原时空中孟获为司马懿所破时,也是徒有上万大军,却老巢空虚。
可见分兵驻守是上庸地方地形所限,单单一个上庸城没法养活太多的士卒,只能分布于地方就食,战时再行征召聚集。
既然敌情已经知晓,以刘封的胆略,如何不敢cos一次洛水誓神?
刘封当即以左将军的名义,修书一封,送予申耽、申仪兄弟俩。
在信中,刘封对申家兄弟稳定上庸,安抚百姓的功绩大加赞叹,同时表态可以接受庞统的建言,只要申耽、申仪愿意交出钖城、房陵,让庞家接手,刘封可以表奏申耽为上庸太守。
申家兄弟接到书信时可谓是惊喜莫名,心头仅存的戒备也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伴随着这封赞誉申家兄弟的书信一起出发的还有精锐的刘封军士卒,此时已经进入了武夷山,距离房龄也不过两天的路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