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持续到时家的女儿和当地一户人家结了娃娃亲,而那个结了亲的女儿就是原主的母亲时玉华。
几年下来,时家的情况越来越好,时玉华的样貌更是出落得十里八村都得说个好,而陈家却在结亲的前几年遭了难,家里正当时的壮劳力在抗洪的时候全死了,只留了个半大小子陈建民和寡母手上拿着抚恤金却买不到粮。
原本时家就渐渐有些不喜当年定下的这门亲事,出了这事就更坚定了要退亲的心。
陈家刚出头七,时家就拎着粮食上门去商量了。说是商量,洪涝的年头里家家都没有余粮,不接下这袋粮食,陈建民娘俩根本过不出这个年,这是在逼他们呐。
村子不大出了什么事都瞒不过村里人,不多久陈建民被女方退亲的事就传开了。
时家这事办得不地道,大姑娘、小婶子的私下里没少嘀咕,可架不住家里有儿子的都惦记着时玉华这块好肉,所以捏着鼻子也得好声好气地去时家提亲。
时玉华挑挑拣拣两三年,硬是没看上一个,村子里说闲话的人就多起来了“花开的再好看有什么用,不结婚不结果得还算女人嘛”
时玉华不管这些,看上了个城里来的大学生,一天早上鸡还没叫,就跟着那个大学生跑了。
又过了一年,有去城里的村里人抱回来了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说是时玉华和那大学生生的。